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 > 翠华晴隆 > 晴隆印象
风雨沧桑盘江桥
  字号:[]  [我要打印][关闭] 视力保护色:

风雨沧桑盘江桥

枕 木 

 

在贵州过去的一些史志诗文中,如果仅从标题上看,对盘江桥的表述往往有些含混:既没有指明盘江到底是指南盘江还是北盘江,又没有指明这是两条江中的哪一座桥。

  不过细读史志诗文的内容后,方明白所谓盘江桥,是指晴隆县城东24公里处黔滇公路上的北盘江桥,继而又知这座桥,竟然是在明代盘江铁索桥的原址上建成!

  显然,盘江桥在这里已经成为黔滇公路北盘江桥的一种特指,有时还成了包含盘江铁索桥在内的一种统称。

  流经黔西南州晴隆县与安顺市关岭县交界处的北盘江,是贵州省西南部的一条著名河流。这里山高水急,地势险要,古称天堑,曾是黔滇驿道、黔滇公路的咽喉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
  1622年(明天启二年),水西彝族首领安邦彦派遣部将沙国珍、罗应魁攻克永宁州(今关岭县)后,又开始调集人马围攻安南(今晴隆)卫城,普安州监军副使朱家民和参政许成名火速率兵上千出征解围。官兵行至北盘江渡口时,天色已晚,正待安营扎寨,忽遇数万人马从江边山林杀出,逼使朱家民慌忙指挥官兵连夜渡江。经过一番激战,仅有百余名官兵侥幸逃往对岸。黎明时分,朱家民指着一江狂涛发誓:孔明有澜沧江铁索桥,此渡非铁索桥不可。吾不能为铁索桥者,以吾身殉!

  朱家民未曾食言。从1628年(崇祯元年)开始,他以贵州布政使的身份,命普安游击李芳先督工监修,历时三年,终将盘江铁索桥建成。

  盘江铁索桥的规模、构造及工艺,我曾在《徐霞客过晴隆》一文中详细介绍过,这里不再赘述。只想补充的是,在2002年新编的《贵州通史》第二卷中,对其评价甚高,说此桥比四川大渡河的泸定铁索桥早七十余年,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一定地位。

  进入清代,盘江铁索桥在战乱中虽多次损毁,却又多次修复。据《贵州公路史》记载,直到1935年黔滇公路建成时,行营公路处对铁索桥加固后仍在沿用,即先将汽车货物卸下,按载重1吨半维持空车通行。如同一位年迈的老人,盘江铁索桥仍在发挥着余热,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。

  193777抗日战争爆发,不久上海失守、南京告急。1120,国民政府迁都重庆,西南、西北地区成为中国抗日大后方。地处云贵高原上的贵州,随着战局的推移,战略地位也更加突出,其拥有的黔滇、黔川、黔湘、黔桂四条公路干线,已成为联系长江以南半壁河山的重要纽带。这其中,黔滇公路无疑是国内最重要的一条战略公路。因为沿海城市相继沦陷后,滇缅公路已成为我国唯一的国际通道,而黔滇公路作为滇缅公路的延伸线,必须承接国际援华的军用、民用物资,并迅速分流到其它几条干线公路,进而送往抗日最前线。

  为保障抗日后方交通畅通无阻,193810月,西南公路运输管理局成立盘江桥工程处,仍在盘江铁索桥原址,改建跨度为48的盘江钢桁构桥。此桥1939524建成通车后,桥面加宽了,载重量达到10吨,行车安全了,车流量增大了,但也很快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。

  1941616日,多架日军飞机曾分三次投弹轰炸盘江钢桁构桥,由于受到守桥官兵炮火还击,桥体未受伤害,车辆继续通行。68,丧心病狂的日军再次出动9架飞机,投下300500磅高爆炸弹对钢桁构桥狂轰猛炸,终将桥梁炸毁,交通一度中断。

  怎样确保黔滇公路这条运输大动脉的畅通呢?当时西南公路管理局采取三条措施维持通车:一是在上游抢搭浮桥;二是在原桥上搭建钢索便桥,卸载通车;三是赶造渡船,整修码头。

  与此同时,又着手在原桥址上续建新桥。新桥重新设计,仍为钢索吊桥,原跨径38变更为48,全长103,载重由10吨改为15吨,桥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。两岸接线路基改为双车道。那是抗战中最艰苦的一段岁月,材料和设备采购异常困难。地处黔西南深山里的建桥工地,钢索要从缅甸运来,水泥、钢材要从重庆运来,多种零件要在贵阳、广西全州等地配制,就连条石和木料,运距也在一二十公里以外。整个工程,一直延至1943710才完工。

  所幸的是,盘江钢索吊桥建成后,一次次地挡住了日军飞机的轰炸,像巨人的手掌一搬托着穿流不息的车辆,将成千上万吨军用物资运往抗战前线,为中国最后阶段的抗日战争立下不朽的功勋。

  如今,这座修复后的盘江钢索吊桥,经过60多年风雨的洗礼,仍骄傲地屹立在一江激流之上。

  桥的东西两端,仍分别挽着一截闻名中外的史迪威公路

  桥上的钢梁虽然生满黄锈,却依旧袒露着壮士一般宁折不弯的骨骼。

  曲折的公路虽然挤满深草,却依旧闪现着负重车辆奔驰向前的轮迹。

  盘江桥无言,却讲述着抗日军民感人肺腑的故事。

  盘江桥挺立,正高扬着盘江儿女的精、气、神!

 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相关信息